close

2010在上海看世界/十里洋場翻身 老靈魂追趕未來白先勇筆下的百樂門舞廳,被台商買下後重新整修,重現新上海。圖為一九三○年代人們在舞池裡翩翩起舞。(新華社資料照片)「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一九四四年,上海作家張愛玲于「傳奇」的再版序中寫道,彷彿已預見上海紙醉金迷的傳奇即將掩卷。張愛玲沒想到,「成為過去」的十里洋場傳奇,竟然還有再版的機會。 在強調進步的世博會舉行前,一股老上海懷舊風潮正熾熱燃燒。 上月底,老上海象徵外灘,歷經三年整修後重新開放,夜晚流光曳彩,重現「上海灘」的迷離輝煌。幾天後,英國嘉道理家族經營的上海半島酒店在外灘源開幕,象徵老上海四大傳奇家族之一重返十里洋場。而另一個老外灘地標和平飯店也被swatch集團買下,宣稱將在世博期間正式營運。 白先勇筆下的百樂門舞廳,被台商買下後重新整修,重現新上海。(新華社資料照片)百樂門開 重唱夜上海 去年,張愛玲居住的常德公寓重新整修,底下開了一間打著張愛玲旗號的懷舊咖啡廳。不遠處佇立著百樂門,這座「台北人」金大班心心念念的舞廳,數年前被台商買下,整修得比從前還要金碧輝煌,夜夜盪起「夜上海」的歌聲舞影。 「上海是幸運的城市,它有機會再來一遍、再經歷一次傳奇!」上海著名的攝影師爾冬強說。 一九四九年,解放軍結束了上海的殖民歲月、也打碎了她「國際第五大城市」的皇冠。近四十年時間,上海如睡美人般沉睡,百樂門老成灰暗的「紅都大戲院」,沒人讀張愛玲。 廿年前,廿多歲的爾冬強背著相機,在石庫門弄堂與破敗的花園洋房中穿梭,記錄上海沉睡的容顏。他說那時的自己「沒有機會面向世界,只能回顧過去」。 在反資、反帝的時代氛圍下,上海人對這些照片沒有興趣。爾冬強卻在美國駐上海官員江似虹的幫助下,在西方找到了讀者,開始了他的攝影事業。 沉睡上海 魅惑西方人 在西方眼中,沉睡的上海依然充滿魅力。從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最後一眼:老上海的西方建築」起,爾冬強和江似虹合作了十幾本攝影集。 一直要等到鄧小平南巡吻醒了上海,她才再度把臉轉向世界。外商、銀行家與各式各樣的冒險家…又回到了這個「冒險家樂園」。上海向世界飛奔而去,拚了命地追求所有代表現代化的事物—摩天高樓、地鐵、商場…,還有世博。 上海不只拚命追趕未來,也卯足勁懷念過去。一九九八年,上海作家陳丹燕出版懷舊散文「上海的風花雪月」,大賣十六萬冊。「搖啊搖到外婆橋」等懷舊電視電影也趁勢崛起;連瓊瑤重拍「煙雨濛濛」,也得把舞台從台北搬到老上海。「張愛玲熱」重返上海,李安開拍「色,戒」,「小團圓」狂賣百萬冊。 改革熱吻 老房子蒸發弔詭的是,就在政府、外商砸巨資重修老上海地標建築時,同齡的許多歷史建築卻一夕鏟平、讓出地盤給新的高樓大廈。 爾冬強沒想到,改革開放的吻如此劇烈。上世紀末上海的市容還停留在一九四○年代;新世紀不過十年,許多他相簿中的老建築瞬間蒸發,來不及看「最後一眼」。 世博開幕前,爾冬強應航空公司之邀,空拍黃浦江旁的世博園區。看到鏡頭下的上海,他驚嘆「這真是視覺爆炸」,卻也忍不住嘆息:「連我都感到陌生!」但他相信:「這次的上海傳奇,未來也會流傳一百年!」@海派精神 追了排名掉了魂【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張愛玲住過的常德公寓,世博前重新整修,恢復三○年代的外觀。記者:陳宛茜/攝影一九三○風情街、一九三一咖啡館…漫步上海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一九三X」這組數字,它代表著讓上海人引以為傲、令遊客浮想翩翩的黃金年代。然而從去年起,寫著「二○一○」的旗幟和標語嶄露頭角,聲勢取代了一九三○。 一九三○和二○一○,這兩個年代有著驚人的相似;世博來臨前,它們正默默較勁。 研究老上海多年的上海作家陳丹燕認為,一九三○年代西方的經濟大蕭條造就了老上海;而二○一○年上海世博會,則是「上天給的另一個機會」。日、美的經濟不景氣,讓大批年輕人來到上海找工作。 根據歷史記載,一九三○年代的上海是世界第五大城市,而根據去年底倫敦公布的金融中心排名,上海只排到第十名,比第五名的深圳還不如。同時間上海自己公布的「全球國際金融航運雙中心競爭力指數」,上海卻竄升到第三名,僅次於紐約、倫敦。 就連對老上海的懷舊,背後也藏著新上海追求現代化的野心。大陸學者劉永麗認為,老上海懷舊熱「表明了中國人對現代性的渴望」。做為老上海象徵的舞廳、戲院和飯店,象徵了「美好的城市生活」。 而老上海地標建築的大手筆整修,背後恐怕是國家意志主導;藉此對內暗示資本主義還魂,對外宣示新上海準備重拾向全世界開放的老上海精神。 新上海努力複製老上海,然而外表的複製容易,內部精神的重現可沒那麼簡單。 老上海曾形成足以抗衡正統「京派」的「海派」文化,這十年來卻在城市的高速發展下丟失了魂魄。老上海是中國出版中心與報業基地。然而在新中國,出版中心移到了北京、報業重鎮則轉移至廣州。 世博論壇上,成長於上海的畫家陳丹青痛批,上海「在文化上無發言權」、「在人文上墮落成一個地方城市」;而北京反倒「變成一個類似紐約的城市」。爾冬強認為,超大城市的建設管理折損了海派文化精神,「當只想解決吃飯問題,便顧不到精神層面了」。@一天一高樓!弄堂變少 價追豪宅【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上海已是世界擁有最多高層建築的城市,創下繼紐約、香港後,第三波摩天高樓傳奇。(中新社)生於上海的作家雷驤,幾年前回到故鄉,對於高樓林立的景象震撼不已。他形容飛搭機回到桃園上空,看到兩地城市高度落差,「我感覺從城市回到鄉下!」 一九九三年起,上海每天建成一幢八層以上的高樓;二○○五年,上海已是世界擁有最多高層建築的城市。上海被認為是繼紐約(一九三○年代)、香港(一九七○年代)之後,第三波摩天高樓傳奇。 老上海時代,把摩天大樓當成「現代化象徵」的概念已經浮現。一九三四年落成的國際飯店、雄踞「遠東第一高樓」多年。 然而老上海的摩天高樓是憑空升起,新上海的摩天高樓,卻是推平無數老上海建築換來的。爾冬強形容:「每一棟高樓,都是以一座老房子為代價!」 二○○一年,爾冬強和已逝畫家陳逸飛,搬進泰康路一處老弄堂,將裡頭廢棄的倉庫、澡堂,改成藝術家工作室,「因為我喜歡這種見縫插針的弄堂生活。」這裡這如今成了上海最火紅的創意園區「田子坊」。 上海擁有近百處像田子坊這樣的「創意園區」,其中八成來自上海的老建築。以「創意」為名,許多老上海建築如黃金榮倉庫、四行倉庫、屠宰場,得以在鋪天蓋地的破舊立新運動中安然無恙,以新面目迎接老上海迷。 「老房子拆愈多,商業價值也愈高。」爾冬強表示,前陣子他發現一間石庫門弄堂的地價,已賣到跟上海豪宅「湯臣一品」一模一樣。他相信,這個城市對「破舊立新」的需求和對歷史記憶的尊重,終將在商業價值上達到平衡,「光是經濟動機就足以挽救老上海。」那一天來臨時,新上海會是何種面貌?@坐擁萬國建築 能否誕生新的臉?【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泰康路田子坊保留上海傳統民居石庫門的原汁原味,成為上海最火紅的創意園區。記者:陳宛茜/攝影參加上海世博,別忘了坐黃浦江渡輪。隨著渡輪輕移,兩岸建築在你身邊悠悠滑過;浦東的新建築如東方明珠,與浦西的老建築如外灘,彷彿隔著時間長河對話。 老上海擁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新上海則真的把「萬國建築博覽會(世博)」搬來了。在「萬國建築」中浸淫超過百年的上海,能不能誕生新風格的中國現代建築,是世博會後另一個重要議題。 和爾冬強合著多本老上海攝影集的美國退休官員江似虹指出,上海新建築和老建築最大的差別是「忽略了建築風格的整體性」,例如「一個羅馬的廊柱頂著洛可可的屋頂開著喬治亞的門。」 這跟速度有關。老上海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建立,新上海卻只花了不到十年。在訪談錄「建築師繪話上海」中,美國建築師雷文思指出,「這裡的需求和發展速度,使開發商不在乎他們自己建的樓十年後被推倒」,自然不關注整體與細節。 從美國回到上海工作的中國建築師胡如珊認為,高速的城市化造成建築師超負荷工作,「沒時間進一步探索和實驗」;而對「驚歎效果」及「奢華視覺的追捧」,則在某種程度上壓抑了建築師的靈感。 世博可以為新上海建築帶來什麼?杭州建築師王澍認為,相對於上海流行的大型建築,世博館相對規模小,「讓中國人了解小建築的好處」。此外匯集各國建築流派的世博有助於「對中國建築方向的討論」,「把民眾對建築的印象,從單純的房子提升到建築理念本身」。 東海建築系教授蘇睿弼認為,這將是一次中國年輕建築師的「大充電」,「十年後將會看到一批全新理念的中國現代建築在華東地區挺立」。 「中國並沒摒棄多元,卻是不斷地進行融匯。」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在「中國:統一的繽紛」一文中,提到對上海現代建築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總能在「存異」的同時,又能以旺盛的生命力建構一個統一的文明,他相信,「中國這方面的智慧勢將對廿一世紀的世界建築和都市設計有所啟迪」。 ? ? ~<上海之夜>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柔情萬種 本色難改胭脂內的妳難解的胸懷獨有的風采洋場十里 華燈淒迷難以抗拒的是妳 唇上的吻 眼中的雨濤濤天上奔出江河的浪 湯湯嗚咽入海驚天動地癡情的雕鑿妳的清白遙遙千里 萍水千載無緣就此分手有緣將會再聚美麗的上海豪情未減 本性難改金碧輝煌的出售妳的色彩洋場十里 華燈淒迷難以抗拒的是妳 唇上的吻 眼中的雨濤濤天上奔出江河的浪 湯湯嗚咽入海驚天動地癡情的雕鑿妳的清白今宵風采 一夜千載昨夜多愁善感明晨虛無飄渺無常的上海濤濤天上奔出江河的浪 湯湯嗚咽入海驚天動地癡情的雕鑿妳的清白今宵風采 一夜千載無緣就此分手有緣將會再聚美麗的上海無緣就此分手有緣將會再聚美麗的上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f31383 的頭像
    ff31383

    除蟲

    ff313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